* 新闻详情- */>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自1995年起,把4月23日定為「世界閱讀日」(World Book & Copyright Day),希望藉著這個重要的日子,向大眾(尤其是年青人和兒童)推廣閱讀和寫作,以及宣揚跟閱讀關係密切的版權意識。但為何會把世界閱讀日定在4月23日﹖
原來「4.23」在文學界有種特殊意義,相信大家都認識莎士比亞,這位偉大的文學家便是於1616年4月23日逝世,除此之外,許多傑出的作家如Maurice Druon、K.Laxness、Vladimir Nabokov、Josep Pla和Manuel Mejia Vallejo,都在4月23日出生或辭世,把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可說是別具意義。
讓我們透過閱讀,領略暢遊書海中的樂趣,讓生命更豐盛。
1/2的魔法電影原著繪本
作者: 美國迪士尼公司
譯者: 王凌緯
繪者: Disney Storybook Art Team
出版社:三采
世界上最強大的,究竟是哪一種魔法?
在高科技的奇幻世界裡,這對精靈兄弟發現了咒語與寶石,可以讓過世的爸爸復活24小時!
充滿危機的冒險旅途上,對魔法完全不熟的兩兄弟,只能憑著直覺與勇氣尋找線索,
他們能成功解鎖任務嗎?
作者: 尼古拉.戴維斯
原文作者: Nicola Davies
譯者: 張家葳
繪者: 馬可.馬汀(Marc Martin)
出版社:大穎文化
在一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,一首屬於他自己的歌也開始響起了!
「無論是任何人的任何曲調,每首歌都是既真實又動聽的;
獨一無二,如同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生命。
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首歌。
沒有任何一首歌該被抹滅……也沒有任何一首歌該受到忽視……」
本書以「歌」隱喻為孩子,一個新生兒,就是一首獨特的歌曲,隨著成長開始哼唱出不同的曲調。從書的前半部談及一個孩子需要的基本保障,像是愛、保護、家、名字,還有探索學習的權利,到後半部提及兒童不應該受到童工、剝削、難民、戰爭等不當對待。彰顯兒童權利是基本人權,不該輕易受到剝奪與抹滅,而這需要大人們共同一起來努力捍衛。
作者: 安野光雅
原文作者: Anno Mitumasa
譯者: 林佩瑾
出版社:小麥田
什麼是孩子的視角?安野光雅說──
大人常常為了孩子打翻飯碗而發飆。這時,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就知道了。孩子的視線頂多跟桌子同高,撞到、打翻桌上的東西,想想也是難免。
孩子的視野,跟大人的視野,毫不相同。家長跟老師都應該將這份「差異」牢記在心。
如果我們不「主動看書」,就不懂看書的「樂趣」;書的有趣之處,就在於讀者必須一邊摸索一邊閱讀,逐漸了解內容。